<noframes id="pzj3l"><span id="pzj3l"></span>

          <address id="pzj3l"></address>

          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創新發展、促進融資!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措并舉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發布日期:2023-07-24 16:29 信息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工商聯有關負責人出席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出席發布會,圍繞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力度等工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以下為徐曉蘭答記者問實錄。

          紅星新聞記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中提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我們經常提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互為主體,請問工信部在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謝謝。

          徐曉蘭:謝謝您的提問。正如您提到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是互為主體,民營企業中90%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90%以上是民營企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小企業聯系著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強調要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強部門協同、部省聯動,重點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健全法治環境。深入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推動出臺配套法規,今年是《中小企業促進法》頒布施行20周年,目前已有27個?。ㄊ校┏雠_了本地區的中小企業促進條例。深入開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工作,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是加力完善政策環境。推動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就達40多項,帶動省級出臺的配套政策文件270多個,同時,認真抓好政策落實,壓實各方面責任,切實讓中小微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三是持續優化創新環境。我們開展了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的“三賦”專項行動,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搭建了創新載體、集聚各方面創新資源。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激發涌現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四是不斷改善融資環境。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推廣隨借隨還隨貸等新模式,推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創新。

          五是加快構建高效服務體系。推動初步形成以國家、省、市、縣四級近1700家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為骨干、3800多家省級以上服務示范平臺為支撐、廣大社會化服務機構為補充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上半年全國各類服務機構服務企業共計700多萬家。

          為進一步推動各地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的法律要求,從2019年起定期開展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已覆蓋全國36個重點城市,“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效果逐步顯現。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從上述五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優質服務體系,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為中小微企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謝謝!

          浙江日報潮新聞記者:中小微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的市場主體,我們關注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啟動了“三賦”專項行動,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請問在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政策措施?謝謝!

          徐曉蘭:謝謝您的提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中99%左右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是創新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的排頭兵,創新能力足、活力強、領域廣、專業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一是開展梯度培育,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引導中小微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實現專精特新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五批12000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地方培育近9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小巨人”企業為例,近年來,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數14萬余項,今年上半年,專精特新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均高于規上工業企業。

          二是促進資源集聚,推動協同創新。聯合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等11個部門開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組織開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推動各地開展“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活動,通過這兩個行動和兩個活動的開展,搭建交流、對接、合作、服務平臺,推動構建協同創新生態。

          三是加強創新賦能,注入創新活力。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三賦”行動,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業轉化和集聚,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引導企業以卓越品質提高質量效益,以標準能力提升市場地位,以品牌信譽增強核心價值,形成綜合發展優勢。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一是示范引領促進規模質量雙提升。我們已開展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小巨人”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質量進一步提升。我們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壯大優質中小企業群體,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二是融通帶動形成協同創新合力。通過揭榜發榜等形式,搭建大企業、高校院所與中小微企業間協同創新平臺,實現供給與需求、技術與市場的深度對接,營造“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的良好發展生態。三是創新賦能提升綜合發展優勢。深入開展“三賦”全國行活動,舉辦“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匯聚更多創新資源,賦能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要完善融資政策支持制度,請問工信部在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慮?

          徐曉蘭:謝謝您的提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

          一是擴大中小微企業間接融資規模。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擴大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和中長期貸款規模,連續六年聯合財政部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實現了“面擴、量增、費降”政策效果。2023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6.1%,普惠小微授信戶數同比增長13.3%,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4%,比各項貸款增速高9.1個百分點。

          二是促進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會同證監會推動在北京、浙江等9個區域性股權市場建成“專精特新”專板,啟動“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圍繞重點產業鏈上中小企業開展投融資對接活動,指導各地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庫,對擬上市企業開展分類指導、精準服務、投融資對接。截至2023年6月底,已累計有144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業的27.7%。其中,2023年1—6月,新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2家,占A股新上市企業的59%??梢哉f,專精特新企業以其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三是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引導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聚焦國家戰略開展投資業務,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投資力度。截至6月底,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已累計設立31支子基金,子基金募資總規模近900億元,完成投資項目達到1100多個。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持續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在強鏈補鏈穩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